产品参数 | |
---|---|
产品价格 | 电联/套 |
发货期限 | 当天 |
供货总量 | 999 |
运费说明 | 面议 |
房地产ISO9001认证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列出如下:
4.2.1
a.没有将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记录做为文件来控制。
b.文件范围太大,数量太多,使体系运作效率降低。
c.组织的规模大,过程复杂,员工的 能力一般,但文件数量过于少,描述也过于简单,不能有效地指导质量管理体系的运作。
4.2.2
a.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描述不清晰,所做的裁剪没有充分的依据或没有将依据明确地描述。
b.由于法律法规及顾客要求的改变,原来所做的裁剪已不适宜或不合理,但没有及时纠正。
c.质量手册对质量体系所包含的过程顺序和相互作用的表述不清楚,所引用的程序过于散乱,与手册条款的对应关系不清晰。
4.2.3
a.没有对文件是否持续适用进行审核、更新和重新批准,文 件的规定与现实的运作有出入。
b.由于节省资源或也于保密的考虑,在文件使用场所没有适用的文件。
c.文件内容不清晰或文件使用者所不能理解的语言(如外国语)写成。
d.由于存在一个以 上的体系,所以针对某项要求而检索文件变得非常困难。
e.外来文件没有得到控制。
f.由 于没有适当的标识而使用了作废文件。
4.2.4
a.记录贮存条件不良 。
b.记录不清晰、不完整。
c.电子媒体或其他媒体记录没有得到符合其技术特点要求的控 制。
d.记录不易查阅。
e.记录的失效处置不及时,且处理方式与文件化的规定不符。
5.1
a. 管理者把做出承诺的工作交给其他人,自己不能清楚地 说明这些承诺是何种方式体现的。
b.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 管理者已在组织内部传达了满足顾客以及法律法规 要求的重要性(如会议、MEMO、板报、宣传品、广播等)。
c. 管理者不清楚自己在管理评审活动中应担负的 职责和应做的事情。
d. 管理者不能说明具有识别所需资源的机制或方式。
5.2
a.质量方针与质量目标的关系不清晰。
b. 员工不知道质量方针或虽能够背诵质量方针,但却不理解质量方针的定义。
c.没有对质量方针进行定期的评审, 质量方针可能已是不适宜的了。
d.在组织内有一个以上的质量方针,员工不能说明哪一个是 的。
5.3
a.与实现质量目标有关的职能部门(层次),没有分解到应承 担的指标。
b.质量目标不是书面的,部门负责人只能口头说出一些组织内要求的指标。
c. 质量目标没有体现持续改进的承诺。
d.质量目标中个别指标无法被测量。
e.在策划产品实 现的过程中,没有针对产品\项目和合同规定质量目标。
5.4
a.只 在质量手册中描述了应进行的沟通,但实际操作中如何进行沟通没有规定的文件,以至于沟通的实际效果不佳。
b.没有进行沟通,或沟通只是表面化的工作。
c.由于没有足够的沟通,各部门任务职责和权限不能做了解,以 至于影响到体系的有效运作。
5.5
a.管理评审没有按照规定的时间 间隔进行。
b.没有充分讨论那些内部和外部的变化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影响。
c.连续几次管 理评审所提出需改进的问题都类似,说明对以往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实施不力。
d.管理评审输出中对与顾客要求 有关的产品的改进没有涉及。
6.1
a.从质量管理体系运作的终效 果来看,组织提供的资源的不充分的。
b.造成顾客不满意的终原因是资源不足。
c.对人 员的能力的判断更多地是从教育、培训、经历等方面考虑而忽略了对技能的要求。
6.2
a.没有对全部从事与影响质量的人员规定任职要求。
b.没有按照任职要求分析培训需 求。
c.没有评价培训的有效性。
d.员工对他们从事的活动的相互作用和重要性认识不 足,也不知道如何为实现质量目标作出贡献。
e.所保存的培训记录不能证明要求的经历和资格。
6.3
a.对为了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设施,没有方法识别需要配置 到何种程度是适合的工作场所的空间和条件,不能满足保证产品质量和使顾客满意的 要求。
b.支持性服务不 能满足 要求,如通讯/交通工具等。
c.维护只被理解为出现故障的修理,没有包括有计划的性维护保养 。
7.1
a.没有对所有的产品实现过程进行策划。
b.策划的结果千篇一律,而实际不同产品的产品实现过程是不同的。
c.策划的结果显示,策划没有包括所要求 的全部的应策划的内容。
d.策划的结果与质量管理体系的其他要求有矛盾。
7.2
a.忽视了应明确支持方面的要求和与产品相关的责任、法律法规的要求。
b.受审核方说所有的要求都已明确,但审核员却看不到证据。
c.以口头方式提 出的要求没有得到评审确认的。
d.产品要求发生变更后,有一些有关的文件没有得到修改和确认。
e.与产品要求变更有关的人员不知道修改后的要求。
7.3
a.没有充分地考虑在设计活动中所需要的组织职责和技术接口。
b.设计计划没有及时的 更新,以至于计划失去意义。
c.设计输入没有考虑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d.设计输出没 有包含产品验收准则或与和正常使用有重大关系的产品特性。
e.设计评审的参加者没有包括所有的相关人员 。
f.设计确认没有在正常生产条件下进行。
g.对于以项目为单位进行设计、生产和安装的 活动设计验证和设计确认与过程检验和终检验之间发生混淆。
7.4
a.对不同类型的采购过程的控制方式和程度没有区别。
b.什么是合格的供方,没有明确的、可操作的标准,选 择和评价供方具有较多的主观性。
c.对供方评价后的跟进措施没有实施。
d.采购信息不齐 全,尤其缺少与质量有关的要求。
e.对要求到供方处实施验证的活动,采购信息中没有提及。
7.5.1
a.没有、充分地考虑到与产品特性有关的要求如国际、 行业标准等。
b.作业指导书不充分、操作者随意性较强。
c.作业指导书的规定与其他标准 (如检验标准)要求不符,与实际操作不一致。
d.缺乏足够的测量和监控设备。
e.缺少危 机对策。
7.5.2
a.不会识别哪些过程是特殊过程或识别的结果是错 误的。
b.过程确认所选择的方式、方法与该过程的控制要点不匹配。
c.特殊过程的特性已 发生变化,但没有进行新的确认。
7.5.3
a.没有对顾客的财产进行必要的查验,标识和防护控制。 (房地产开发一般无顾客财产)
7.5.4
a.对产品提供的防护,没有包括产 品的各个组成部分。
b.对产品提供的防护与顾客的要求不一致。
c.只提供了适宜的搬运工 具,但没有规定适宜的搬运方法。
d.产品的包装不能有效地保护产品。
e.仓库规定的储存 要求与产品说明书或包装上的要求不一致。
7.6
a.使用的测量和监控设备与被测量参数特性不匹配。
b.操作工不清楚测量仪器的读数含义及使用的有效期。
c.校验没注明校验采用的、可追溯的 标准。
d.当发现仪器失准时,无法追溯和识别已被失准仪器检验过 的产品。
e.把在仪器使用中进行比较用的仪器附件(如标准物质)当做检定或校准的标准。
f.企业自校的仪器没有制定校准规程。
8.1
a.测量和监控活动没 有包括所需要的全部范围,如涉及持续改进方面。
b.在应使用统计技术的地方,没有采用统计技术。
c.在顾客满意度进行的监控方法不合理,如将无投诉视为顾客满意。
d.监控的终结果不能展现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绩效。
8.2
a.没有充分考虑受审核区域的状况和重要性。
b.审核员与被审核的部门或活动有关系,通常都发生在规模较小的公司。
c.选择不适当的人员指导和实施内部质量审核。
d.内部质量审核中没有追溯验证的部分。
e.没有对所有部门进行审核的完整记录。
f.纠正措施是由审核员提议的。
g.公司的内审员不清楚整个审核的程序,内部质量审核由咨询顾问实施。
8.2.1
a.选择对产品的特性进行测量和监控的控制点不完整、不科学。
b.测量和监控标准未 明确规定检验员在测量时仅凭经验,没有参照产品手册中的要求或标准。
c.检验员不知道如何判断供方测量和监控的结果。
d.测量和监控完成后没有保存相应的记录。
e.产品放行的授权者不能从有关记 录找到。
f.不符合测量和监控标准的要求可能导致严重不合格项的产生。
8.3
a.未规定如何处置各个阶段测量和监控所发现的不合格品。
b.纠正后的不合格品没有重新检验。
c.在交付或开始使用后发现的不合格品,只对不合格 现象采取了措施,没有对其造成的后果采取措施。
d.让步处理不符合产品时,必要时没有向顾客、终用户、法定 机构或其它机构报告。
8.4
a.没有根据管理的需求收集相应的数据 或收集不全。
b.没有规定数据的分析方法和分析结果的用途。
c.没有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得出结论。
d.没有有效地指示需要改进的功能/区域。
8.5
a.对体系持续改进所需要的过程认识不清,误认为持续改进就是连续的纠正与措施。
b.纠正措施与措施的概念混淆不清。
c.受审核方称不需要采取措施,但实际情况是体系中表现出许 多有规律的问题。
d.没有查清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e.没有对措施的实施进 行追踪验证。
f.害怕记录客户的投诉。
GB/T19022-2003/ISO10012:200301J青本标准等同采用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本标准是GB/丁1900。族标准之一。标准中的“应”(shall)表示要求“应当”(should)仅起指导作用。本标准代替GB/T19022.1-1994和GB/T19022.2-20000本标准与GB/T19022.1-1994和GB/T19022.2-2000的主要差异如下:—明确测量管理体系在组织中的作用与GB/T19001标准协调一致;—明确满足计量要求是测量管理体系的根本目的;—体现GB/T19000标准所述的质量管理原则。本标准未使用术语“检定”。当计量要求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确定时(7.2.2)计量确认与检定相同。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标准化协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51)归口。本标准由中国标准化协会负责起草。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协会、质检总局计量司、中国计量测试学会、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渭、田武、王顺安、赵若江、戴润生、王为农、李仁良、黄耀文。GB/T19022-2003八SO10012:2003ISO前言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由各国标准化团体(ISO成员团体)组成的世界性的联合会。制定国际标准的L作通常由ISO的技术委员会完成各成员团体若对某技术委员会确定的项目感兴趣均有权参加该委员会的工作与ISO保持联系的各国际组织(官方的或非官方的)也可参加有关工作ISO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在电上技术标准化方面保持密切合作关系国际标准遵照ISOIEC导则第2部分的规则起草。由技术委员会通过的国际标准草案提交各成员团体投票表决需取得至少75%参加表决的成员团体的同意才能作为国际标准正式发布本标准中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一些权问题对此应引起注意。ISO不负责识别任何这样的权问题。ISO10012山ISO/TC176/SC3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支持技术分委员会制定ISO10012:2003取消和代替ISO10012-1:1994和ISO10012-2:1997包括对这些文件的技术性修订。GB/T19022-2003/1S010012:2003引言一个有效的测量管理体系确保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适应预期用途它对实现产品质量目标和管理不正确测量结果的风险是重要的。测量管理体系的目标是管理由于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可能产生的不正确结果而影响该组织的产品质量的风险。用于测量管理体系的方法包括从基本的测量设备的验证到测量过程控制中统计技术的应用在本标准中术语“测量过程”适用于实际的测量活动(例如在设计、检测、生产和检验巾的测量活动)。以下情况可以引用本标准:顾客在规定所要求的产品时;供方在规定所提供的产品时;立法和执法机构;测量管理体系的评定和审核GB/T1900。标准阐明的管理原则之一是强调过程方法应当认为测量过程是支持该组织产品质量的特定过程图1显示了适于本标准的测量管理体系模式本标准包括测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和实施指南两部分可用于改进测量活动和提高产品质量。“要求”以正体字出现“指南”在相应的“要求’段落后面的框内以斜体字出现。“指南”仅作为信息而不是对“要求”的增加、限制或修改。组织有责任规定测量管理体系要求和决定所需的控制程度作为其整个管理体系的一部分。除非经过认同本标准不拟增加、节略或代替其他标准的任何要求遵从本标准的要求有利于满足其他标准中规定的测量和测量过程控制的要求。例如GB/T19001-2000的7.6和GB/T24001一1996的4.5.1图1测JR管理体系模式GB/T19022-2003/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管理的通用要求并提供了指南用于支持和证明符合计量要求。它规定了测量管理体系的质量管理要求可由执行测量的组织作为整个管理体系的一部分以确保满足计量要求本标准不拟作为用于证明符合GB/T19001GB/T24001和任何其他标准的必要条件。相关方可以允许在认证活动中使用本标准作为满足测量管理体系要求的输人。本标准不拟替代或增加GB/T15481(idtISO/IEC17025)标准的要求。注:影响测量结果的具体要素由其他标准和指南规定如测量方法的细节、人员能力和实验室间比对。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
家企业所建立和实施的质量体系,应当满足企业要求的质量目标。保证影响产品质量的技术、管理和人的要素处于受控状态。
不管是在硬件、软件、流程性材料还是服务,所有的控制应专门针对减少、不合格,特别是不合格。这是iso9001认证的基本指导思想,表现在下述方面:
01 .
控制所有过程的质量
ISO9001认证标准是建立在“所有工作都是通过过程来完成的”这样一种认识基础上的。一家企业的质量管理就是通过对企业内各种过程进行管理来实现的,这是ISO9001关于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当一家企业为了实施质量体系而进行质量体系策划时,首要的是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确定应有哪些过程,然后分析每一家过程需要开展的质量活动,确定应采取的有效的控制措施和方法。
建筑业ISO三标认证现在变成四体系了,即ISO9001/504530/ISO14001/OHSAS18000。那么建筑企业投标的时候通常要求有这几项认证需求。那么建筑企业如何应对认证机构审核组的验收?
一、年检后的营业执照副本和代码证副本;
二、生产许可证;
三、资质证明;
四、注册地环保局出具的守法证明;
五、注册地安监局出具的生产守法证明;
六、特殊工种须在当地疾控中心出具体检证明,如电焊工必须要有肺部的证明。每个工种必须要有三人。
七、项目经理资质证明;
八、“五大员”;
九、特殊工种的上岗证,带T字头。如电工、焊工、架子工、起重机械工等;
十、竣工工程的全套资料;
十一、如果有分包的,必须出具分包方的相关资质、与分包方签定的生产协议、分包合同、设备的租赁协议、特种设备须有当地质特检所出具的检定证明;
十二、测量器具的检定证明;